close

     ( 圖片來自http://www.whitehouse.gov/ ,白宮花園裡的櫻桃樹)


這份有點神秘的工作,為期三個月,其實就是在美國在台協會 (AIT)。
要說在 AIT 這段時間有什麼收穫,最棒的莫過於認識 Mark 了!一個黑黝黝的紳士,一般來說,以亞洲社會的印象,美國人或者歐美人士首推白種人,可能因為社會歧視與社會地位的不足,黑人在歐美社會裡一向是中低下階層的人,所以多數的他們像電影裡那樣,邊走路邊唱歌、拿東西用丟的、說話做事都多少帶點輕鬆隨便 (套老人家的說法,就是輕率 :P)

Mark 並不是那樣的人,高高壯壯一大塊黑黑的他,隨時隨地充滿了幽默趣味,走起路來步伐穩重,就算是跟我這個矮小個子女生講話,他會很有禮貌的彎腰,取笑他也無妨,他會找時間報仇 XD

跟他講話的感覺像是跟一個亞洲社會的長輩說話,他會仔細聽、仔細想、然後給妳一個答案,答案不好,再來討論。

有些外國人在台灣有優越感,可能因為早期光復的時候充滿的崇洋心態吧 ( 這種心態其實在現今的台灣社會並未改善, Pub多的是只想找台灣女孩一夜情的歐美人士,成功率?或許看倌可以自己觀察看看 ) 這種心態很自然的養大了來台灣的那些人,不管是來玩、或者來工作,他們認為台灣女孩子找他們講話,有著「攀附」的意味,也因為這樣,我從高三開始就極少跟外籍人士交談,一來「有本事來,有本事不要迷路!」、再來,我討厭一副「我可能會迷路」,卻說一口流利的中文的傢伙,是,這是一種意識歧視的心態。台灣人到了異鄉,誰不是那樣!可是我討厭那些黃頭髮藍眼睛綠皮膚的大男生來這招,除非他自己跑來跟我問路,否則本姑娘敬謝不敏。  (註一)

不過,待在 AIT 的這段時間,深切的了解不是每個美國人都像電影裡那樣,會隨意講 shit或者 fuck 之類的粗話,最能夠被接受的只有 damned (該死的)  也不是每個美國人都很大而化之、不拘小節,可能是生活環境的關係,來自西岸或者德州的人,比較活潑,來自東岸的就比較含蓄,或者說「教養」但是那樣的氣質還不算英式,混合了美國人該有的宏觀,或者說「美式活力」。

party,我要現在就鬧的徹底一點,改革,最遲明天要看到成效。

當然,AIT 也有像電影裡的那種美式,沒禮貌的也有,有那種我用英文跟他打招呼,他卻堅持用國語回應,我不相信光是「Good morning」或者「have a good lunch 」能夠知道我的英文程度多少,有人很有禮貌啊,我用英文打招呼,他也會用英文回應我,然後加一句中文的問候:
「Good morning」
『Good morning,外面還是好多人喔。』
「one thousand a day!」
『haha!』

我覺得這種的就很有禮貌,有的國語好的不得了,像是處長包道格,用國語跟他講話比較不會神經打結...不是語言的問題,我嚴重的覺得他有超過 190! :P
如果說收穫嘛,最大的收穫當然是英文!雖然回家沒在唸英文,可是每天都需要加減講一點,漸漸的想起一些詞彙,然後還是不太會拼啦 (死) 運用有限的辭彙,卻也還是獲得「your English is pretty good!」的稱讚,可見我的發音還是可以加減欺騙這些「英文就是他的母語」的人 (死)
--
註一:黃頭髮藍眼睛綠皮膚,取自相聲瓦舍「戰國廁」,宋少卿刻意口誤。
註二:英文就是他的母語,取自相聲瓦舍「東廠僅一位」,段子:三寶太監下南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antax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